304am永利集团
党群建设

学子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党群建设> 团学工作> 学子风采
张力文:带着人大精神回到遂宁讲台
时间:2021-06-28



张力文,304am永利集团2019级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发表一篇SSCI论文和一篇CSSCI论文(拟录用),大学期间曾自主创业,实习期间担任学而思网校数据产品经理,毕业后选择回到四川遂宁的高中母校担任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


2021年6月17日,这一天是304am永利集团的毕业典礼,也是学位授予的日子。

这一天,逸夫楼的会议厅灯火明亮,红色的背景墙映照着喜悦的空气,把离别的伤感淡化成对未来的憧憬。

这一天,同学们穿上期待已久的学位服,诚挚地接过烫金封面的学位证,欢声笑语在人群间恣意地弹落。

这一天,在距离人大1750公里的遂宁,我登上小小的三尺讲台,开始作为人民教师的第一堂课。



对于职业选择,我曾经是很茫然的。我十八岁就离开了四川,外出求学。在七年的岁月中,我大部分时光都留给了上海和北京,在这些地方留下我的脚印、汗水,记录我的思考、欢愉、悲伤、孤独和茫然。十五岁时读高中,我就看到未来有太多的选择,我可以选择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职业,选择在哪个城市生活,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时的我为之兴奋。但时间流逝,当我二十岁仍然空有选择的机会而不知如何抉择的时候,选择就成为了烦恼。是要成为一名交通领域的工程师设计城市的未来规划?是要当一名大数据开发的程序员编写各种代码?是要进入金融行业直面社会财富流动的磅礴大潮?还是要为了心中的教育情怀担起立德树人的重担?

当我感到茫然时,我就会去回忆曾经遇到过的那些人、那些事。我总是会回想起一个身影,那是我在母校支教的时候遇到的一位女生,她总是在翻看一本破烂的《红楼梦》。我当时很疑惑,为什么她这么喜欢《红楼梦》呢?难不成学校里还有一个“红学”兴趣小组?当我向她问出这个问题后,她告诉我,她虽然有政府和学校补贴的助学金,家庭也已经脱离了贫困,上得起学,但在课外阅读这种“额外支出”上,仍然捉襟见肘。所以她只能把自己拥有的为数不多的书翻来覆去地读,读到实在不想读了为止,才会叫爸爸妈妈买另外的新书。

那一刻我感到非常心痛,我不由得将自己的生活与她进行对比。作为一名人大学子,我是很幸运的,至少可以过不愁生计的生活。我们可以在繁华的街道上漫步,可以在灯火通明的大楼里办公,可以和身边的朋友畅谈未来技术和国际局势的发展,但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像人大学子一样幸运。很多人一辈子没有出过省,很多人一生都不懂什么叫大数据,很多孩子从懂事开始就落入了“信息茧房”。随着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类似的孩子,我慢慢坚定了一个想法:如果我曾看到过世界的繁华,那这繁华绝不应是少数人的享受,而是应让更多人领略她的风采。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不愿独善其身,这就是我选择成为一名教师的理由,因为教育正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


在决定成为一名教师后,我前前后后面试了很多学校,也收获了不少的聘用通知。但最终,我选择回到高中母校教书。曾有人问我,为什么最后选择回到家乡?我的回答是:祖国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应该去的地方。

在精神上,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完成了“吃得饱”的问题,但是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教育发展又将面临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如何建设教育强国,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解决的是基础教育“吃得好”的问题。而在这诸多问题中,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又有着格外重大的意义。以北京和四川作为对比,2019年,北京高中生人均教育经费61000元,四川高中生人均教育经费15000元,北京是四川的4倍;而同期的人均GDP,北京和四川的分别为164000元和58000元,北京仅为四川的3倍。而教育的投入绝不仅仅来源于国家的经费拨款,高收入的家庭必然会提供与收入对等的额外教育投资,而政策与家庭双重作用下的教育投资优势,势必会转化为教育产出的差距。

横亘在新时代年轻人之间的巨大鸿沟,并不是源自于先天智商的优劣,更多地源自于后天培养的差距。北京上海的员工值得美好充实的教育,乡下小镇的员工也值得美好的教育;高校学者的孩子值得光辉灿烂的未来,农民工人的孩子也值得光辉灿烂的未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新中国的希望,所以应该有人去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有多么灿烂,有多少故事正在前方等着他们,未来的中国又有多少使命需要他们去扛起去完成。我相信,在我们的新中国踏上新征程时,没有一个人应该被落下,没有一个人应该被提前定义未来的生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站在毕业的十字路口,心中澎湃的不仅仅是面对未来职业的激情,更有一份对母校的感慨。在人大的两年研究生生活里,我始终没有忘记那些朴素而坚定的话语。“人民大学为人民”“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写在祖国大地上”……而最能引起共鸣的,是人大的校训——实事求是。因为它不仅是我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更是进入社会后的做人之本。我们人大人,从来不屑于逃避问题,我们就是要用真实的态度,直面真实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我相信,人大的理念将镌刻在我的灵魂中,我会带着它回到家乡,走向基层,把它播撒给更多充满着可能性的少年,在距离北京1750公里远的西南小城,开出一朵人大的精神之花。